与黄奇帆先生商榷: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物流产业降本增效?

时间:2023-06-18 21:24:18 来源: 掌链

三年疫情后,怎样看待物流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近期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的观点引起了社会关注。


(相关资料图)

在近日召开的物流行业大会上,黄奇帆先生指出:"国内的物流大循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就是物流运输的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偏高的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为14.7%,与2015年的16.0%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横向来看,该指标不仅高于美国(约7%)、欧盟(约6%),与东盟10国的约10%相比,也高出近5个百分点。

“5个百分点就是6万亿。”黄奇帆说,“我们工商企业利润约占GDP逾10%,大体上是十几万亿。如果把物流费用省出的6万亿转为企业利润,那企业发展就会大大加快。”

5个百分点就是6万亿的物流费用,这个计算公式的分母选择似出现了错误。

黄先生似乎是把5%直接乘全国GDP了,2022年全国GDP为121.02万亿元,相乘之积为6万亿。

正确的计算方法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降低5%,其绝对数则是5%乘以202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是17.6万亿元,计算可得降低8800亿元。6万亿和8800亿差距较大了,这会误导社会对物流产业降本增效空间的认识。

至于黄先生给出的降本增效的三大思路:能耗、运输、仓储,其观点也值得商榷。

所谓产品能耗问题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问题,减少能耗,包括改进产品设计和包装,都可以减少或优化运输所需要的空间和重量,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也可以减少运输距离,但这些属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质量和路径选择的问题,并非物流产业单方面改进所能推动的。

至于运输公转水、铁和仓配智能化的思路,前者是从高成本运输方式有条件的转向低成本运输方式,政府和企业一直努力推进中,也不断取得成效,但在相关费用降低上却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原因和机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于仓配智能化对大幅降低运输费用则是一个双刃剑问题。

笔者高度赞赏黄奇帆先生从宏观经济角度来把握物流产业的贡献率和未来发展空间,但衡量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宏观指标体系,比较遗憾的是现有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够精密和完善,这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指标上也有体现。

一般说来,在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变、社会物流总费用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其分母--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是会影响比率高低的变化。

如在一国产业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大小会直接影响比率的高低,物流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正相关,因为农业、工业产品所有制造活动需要物流服务。第三产业或服务业相对物流服务需求小,问题是如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大,可能计算的结果是其比率较低。而一国的第一、二产业产值大,自然比率也较高,这是在不同国家之间比较物流发展水平时产生的一个悖论。

反向思考,GDP分母不断做大,也可以导致社会物流总费用比率降低。

多年来欧美日等国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也是其比率降低的直接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后,高度重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打造世界工厂的地位,这种国家战略也导致该指标一直在高位运行。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68285万吨,实现“十八连丰”,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与肉类、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到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占GDP比重达到27.4%。

与第一、第二产业正相关的物流产业表现是: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九成左右,支撑我国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电商物流需求旺盛,带动快递业务量从2012年的57亿件增长到2021年的超千亿件,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说明在进行国际比较时,看单一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低,并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业者的眼中,结合多业态的单位效率指标(如吨公里物流成本等等)的国际比较也许会告诉社会,物流业在降本增效的路上可以走多远。

(作者吴幼喜,系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标签:

精彩推送

与黄奇帆先生商榷: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物流产业降本增效?

三年疫情后,怎样看待物流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近期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

来源:掌链2023.06.18

央广购物官方网站购物(央广购物电视购物官方网站)-全球热闻

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广购物官方网站购物,央广购物电视购物官方网

来源:互联网2023.06.18

2022中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北京治理能力全国排名第一 快看

6月17日,《2022中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图 新京报记者柯锐摄

来源:新京报2023.06.18

北京热射病提前进入高发期!很多老人患者不习惯开空调_当前快报

“大夫,快救救我父亲,他中暑昏迷了!”18日15时左右,病人家属王先生

来源:北京日报2023.06.18

3只转债齐发行

12日为现代转债最后转股日,如果投资者忘记卖出,还可以在15日最后转股

来源:投资可转债2023.06.18

香港一餐厅员工起争执,门店经理头部被砍伤!袭击者已被拘捕

南都记者获悉,6月18日15时许,香港西环一间麦当劳餐厅疑似发生员工争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3.06.18

卫星化学:拟约257亿元投建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天天快讯

卫星化学:拟约257亿元投建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来源:第一财经2023.06.18

天天简讯:CZ:与美国SEC的争端已成功解决,对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CZ:与美国SEC的争端已成功解决,对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来源:大于小于2023.06.18

环球消息!2023高性能轻薄本如何选?荣耀MagicBook 14/联想小新Pro14横评!

在笔记本市场中5000元档的轻薄本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们既能满足日

来源:leoleung2023.06.18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